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蓝鲸传媒创始人徐安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蓝鲸传媒创始人徐安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左手媒体,右手公关」的蓝鲸模式?
文/大良儿讲产品
这种模式一直都在,哪怕在所谓的传统媒体时代,公关也是存在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就好比史玉柱的首次破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忽视了媒体的力量。因为当媒体大肆报道之后(尽管也不一定对),但是上下游就开始观望,该给钱的不给钱,该给货的不给货,都等着他死,所以现金流很快就崩了,也就破产了。
但像蒙牛这种,三聚氰胺当年闹腾的那么大,都没事情,你说没有公关在后面运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有需求就是服务,很正常。
而对于蓝鲸而言,它的核心就是公关公司,做媒体,做内容,然后通过内容扩大影响力只是提升它公关能力的,和渠道覆盖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要只要不要把蓝鲸当媒体,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提高的是辨别软文和真正的文章的能力。
当然了,媒体和公关,还是有些需要隔离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互通和勾结,很容易产生一种灰产。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否认媒体人也要吃饭,追过利益也无可厚非,但你用事实做为交换的条件,那么就难以保持一个媒体公正客观的形象,也就得不到大众的尊重,一个不受尊重的媒体最后会走向未路,相信我,真的会有那么一天。
说的好听一点呢,就是***整合,强强联合……说的难听一点呢,就是强者联手,碾压一切。
-------------
公关,离不开媒体;特别是大公关、大事件、大营销,必须要媒体的推波助澜;媒体,也需要有热点、有爆睛、有客户才能继续经营;两者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
蓝鲸模式的优点就在于:***的整合,打通了许多原本需要勾兑的环节,让自己对话语权的控制力变得更加的强势;对一些***的舆论走向,也变得更有操控性。
-------------
我的看法是:刀是好刀,就看谁用;用的好,国泰民安,百业俱兴……用的不好,那就变成了颠倒黑白,推波助澜,指鹿为马。无论是小到企业的品牌推广,还是大到国家层面的舆论导向,都是如此!
-------------
别忽悠了,不就是做广告赚钱吗?传统广告照样活着,你看看电视台关了,电台关了,还是报社关了,都没有,就一帮大忽悠在什么方案什么规划地抢生意,分流多了造成这样局面。还是脚踏实地干吧,不要虚头吧脑,有平台最可靠。
最重要的是广告,这也算是比较光明的变现方式,因为广告的版面谁都能看到,也不会混淆媒体内容和广告的关系。
但是,广告做着做着,广告主发现效果不好啊,于是就走到了广告即内容的地步。因为将广告做的像内容,用户分辨不出来,于是就稀里糊涂的将广告看成了内容,阅读量和效果都比之前纯广告好很多。
这就进化到了软文的地步,不过软文不能多,如果太多,会影响内容的质量,让用户对媒体失去兴趣,所以需要有一个度。
到了这一步,媒体有了稳定的企业客户,这时候,媒体自然而然会萌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即为企业提供公关服务。因为公关和媒体天然就是一对儿兄弟,很多人将公关认为是写文章、发文章,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是如果简单来看,也没有什么不对。既然是写文章、发文章,这不就是媒体的强项吗?
于是,很多媒体都在转型做公关公司,不仅是蓝鲸,哪个媒体不梦想往这方面转型呢?让自己的记者改行做公关写手,将自己的版面辟出了一部分作为文章发布的版面,利用自己的自留地为自己赚钱。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双刃剑,公关做多了,企业成了客户,媒体也就没有了客观的武器,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想象一下,某企业是你的客户,当这个企业出了负面新闻的时候,你是报还是不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蓝鲸传媒创始人徐安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蓝鲸传媒创始人徐安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