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人东升文化传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潮人东升文化传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元节,您那边有什么习俗呢?
中元节,我们浙江丽水称鬼节,以前家家户户要做“更(音)饭”,祭先祖,请求祖上保佑后代平安。还有一项活动是蒸千层糕,用米粉蒸制。很好吃大人小孩都很喜欢。节日临近小时天天盼望,那天又千层糕吃了。到到晚上大人都嘱咐小孩别出去,在家玩,以防外出被野鬼侵害。
中元节,在我们这里,有给已故先祖烧冥币的习俗,有两天时间,即每年的七月十四,七月十五。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请吃饭。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做好香喷喷饭菜,倒上酒水,请回已故先祖吃饭。
2),写包封。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打制冥币,并写上已故先祖姓名之后,再封装好。
3),烧包封。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送七月十四请回家中吃饭的已故先祖出门,并给他们烧包封,告知其可以领受此冥币去阴间花费了。
传统上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但很多广西人过“鬼节”不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而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并且是广西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
广西中元节在七月十四
有关七月十四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传说是,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十四时(也有说是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中元节的过法因地而异,但是在广西的“中元节”里,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习俗:吃鸭!吃鸭!吃鸭!都说中元节没有鸭子能飞出广西,中元节吃鸭子,是广西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这几天鸭子也进入了销售旺季。
农历七月十五,古称中元节的我们这儿傍滹沱河畔在我们儿时,每年七月十五夜暮降下明月东升半天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奔向滹沱河畔或站在长长的城墙上观看“放河灯”……由其荷花灯具多,只见三三两两的荷花灯鸳鸯灯鲤鱼灯水鸭灯串串地顺水东飘煞是好看迷人的变成星星点点的消失在远方。有说放河灯是祭河神及平常在河中淹死的人们……。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1]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2][1]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人东升文化传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人东升文化传媒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