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论文

nihdff 2024-01-28 65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五六十年代散文的作用?

五六十年代散文作用

一般的,狭义上的散文是指美文散文,小品散文,但这一时期最为火热的散文写作是所谓报告文学。56-57年双百运动的时期,61-62年调整时期,是美文散文、杂文等有复兴倾向的两个时期,但大部分时期,狭义散文的写作并无什么建树。

|散文的概念

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散文一直是几大文体中概念可容纳范围最大,边界最广的一个,广义上的散文几乎能包括任何的文章写作,而相比于三四十年代,散文所指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义上的散文,其包括报告文学,包括杂文,还包括一些回忆录和史传文学,总之,散文可以不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和叙事性的。但是狭义上的散文就是抒情性散文,其相近与五四时代文学革命初期所提出的美文。

另外再补充一点,到了80年代,散文的概念被窄化了,美文、艺术散文等概念被重新提起,似乎只有一类抒情散文(以及一些人文知识性的散文)才能配得上是散文,这也是延续我们至今的散文概念。而这一波浪潮之后,则是我们当下的潮流,散文概念逐渐被扩展,调查报告式的写作传入重塑了我们的新闻创作,文艺作品评论杂谈也蔚为大观,历史普及科学普及类文章的发展也产生了不错的成果,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认为散文研究应当重新扩展自己的概念,将这些写作也纳入文学的范围内。

让我们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吧。

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六十年代散文有一个主流类型,那就是报告文学。纪实性的通讯、报告、特写在散文创作中占有绝对的分量,“散文特写”通常并举连用,作为一个同义的概念。五十年代初这一类纪实报告在散文创作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当时大规模的建设景象和朝鲜战争是其取材的源头。其中魏巍的创作作为出色,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合集,真挚的情感,对典型情境的提炼,兼顾了抒情的议论,是这部作品能够获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其写作也提高了通讯报道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当代传媒取材视野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bomedia.cn/post/25651.html

相关文章